发布时间:2025-07-05 12:19:23 阅读: 95次
編者按
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量。為貫徹落實自治區“實幹為要、創新為魂”工作部署和廣投集團“創新提質年”工作要求,講好“人工智能+”賦能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故事,集團推出“以智賦能,創新致遠”係列專題報道,全麵展示人工智能在能源產業的應用場景與創新成果。今天帶您走近廣投橋鞏能源公司,看看智能賦能水電站運行維護的應用場景。
近年來,廣投橋鞏能源公司緊跟數智化發展步伐,加速推進“智慧電廠”建設,通過“人工智能+”的深度融合,打造“智慧巡檢+智慧裝備”雙引擎,逐步實現電廠巡檢的自動化、智能化和信息化,開啟水電運維的新征程。
智能巡檢:電站設備的 “全能管家”
電廠環境複雜多變,設備與儀表種類繁多,傳統人工巡檢方式在麵對橋鞏水電站繁雜的監控需求時,逐漸暴露出局限性。為解決這一難題,公司引入智能巡檢機器人,為電站賦予“智慧之眼”。這些機器人以“智能識別+物聯網”技術為核心,成為電站設備的忠誠守護者。
巡檢機器人在開關站開展巡檢工作
智能巡檢機器人集成智能視覺識別、紅外測溫、自主導航避障等先進技術,可24小時不間斷穿梭於主廠房、220kV開關站等關鍵區域。它們能自動讀取儀表數據、精準捕捉設備異常,借助紅外測溫和視覺識別技術,實時回傳高清影像與溫度圖譜。在設備密集的區域,智能巡檢機器人出色完成多項急難險重任務,大幅提升巡檢效率。同時,它們建立的數字化檔案,為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有力支持,推動運維模式從“被動響應”向“主動防禦”轉變。
巡檢機器人在開關站開展巡檢工作
運維負責人表示:“以往巡檢耗時費力,如今機器人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巡檢工作,還能發現人眼難以察覺的細微異常。”智能巡檢機器人的應用,有效減輕了巡檢人員的工作負擔,提高監盤效率和經濟效益。
智慧裝備:大壩安全的 “水底神探”
傳統水電站大壩水下檢查主要依靠人工潛水,作業過程麵臨水下高壓、低能見度等諸多挑戰,不僅風險高,人工成本也十分高昂。廣投橋鞏能源公司引入水下智能機器人,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。該機器人配備超高清攝像頭、聲呐係統和GPS定位係統,能自動精準定位水下位置、控製下潛深度,實時回傳大壩水下結構和閘門槽的高清圖像。借助這些設備,機器人無需排水即可完成閘門槽檢測、壩體裂縫掃描等任務,精準定位隱患並生成可視化報告。
水下智能機器人開展水下巡檢工作
水下智能機器人的投入使用,助力企業高效安全開展水下監控、勘測、工程驗收和檢查等工作。技術負責人評價道:“機器人下潛一次,就相當於為水電站進行了一次全麵細致的水下檢查,安全性和工作效率遠超人工。”
智能驅動:運維模式的 “智能躍遷”
智能巡檢機器人和水下智能機器人的應用,不僅顯著提升經濟效益,更推動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變革,同時大幅降低高風險區域的作業事故率,加快違章操作識別響應速度,實現設備巡檢覆蓋率100%,故障預警準確率高達95%。它們將高風險、高強度的作業轉化為數字化、智能化報告,助力運維團隊向數據分析師、係統管控師等新型職業轉型。廣投橋鞏能源公司正逐步實現從“人工運維”到“智慧感知”的深刻跨越。
機器人在負六廠房開展巡檢工作
未來展望:無人電廠的 “全麵啟航”
從“人盯設備”到“數智賦能”,智能機器人的應用是廣投橋鞏能源公司智慧電廠建設的開篇之作。秉持“智慧電廠建設永不止步”的理念,以智能全息管控平台為核心,構建“空天地水”立體巡檢網絡,融合無人機、全景鷹眼等先進裝備,實現電站全域可視化、可測量、可控製,全力打造“無人值班、少人值守”的智慧水電示範項目。⠀
智能全息管控平台
未來,廣投橋鞏能源公司將持續深化水電站智能調控技術研究,深度融合5G、數字孿生與大模型技術,推動運維模式從“無人值班”向“智能決策”升級,助力企業朝著智能化、高效化、安全化方向加速邁進,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。
來源:廣投橋鞏能源公司
文圖:蔣浩維、王俐丹
排版:趙筱雨
責編:葉小棠
校核:馮學華
審核:韋桂欽
(轉自:廣西能源集團)